以前每次看新加坡的捷運路線網時,都會覺得很奇怪,
怎麼在郊區的地方,會有幾條用灰色表現的LRT路線,
上網查查看,發現有關的訊息不多,
找到的都說這些LRT使用的人並不多,
是大白象計畫之類的內容,有關真正使用經驗的文章幾乎沒什麼看到
這增加了我對這幾條LRT路線的好奇,於是在趁這次新加坡之行
安排一場LRT之行吧~(感覺我這次去新加坡都是遊走在不同的社區)
這次要參觀的是位在新加坡西北的Bukit Panjang LRT。
坐了好久的捷運,終於抵達Jurong East,
Jurong East是1988年開始啟用的第一批捷運站。
可以從它的外觀喝內部結構,看出是上一代的設計和建築工法,
但是裡面仍維護得非常整潔,而且站體也很寬敞,
轉車也非常方便,不用一直上上下下不同的樓層。
在這座車站,可以看出新加坡的規劃在80年代開始,就已經非常有遠見,
即使過了20多年,依舊能負荷目前的使用量。
KL的LRT才不過18年的光景,可是車站已經顯得有些破舊,
轉車動線也不方便,而且沒有考慮到遠期的規劃,
現在Monorail和Kelana Jaya Line的車廂已經呈現爆滿的狀態。
再過幾年啟用的MRT 1,營運路線長達50多公里,卻只使用4節的車廂,
用來服務屆時人口已達8百萬的巴生谷居民,讓人覺得有點擔憂呢~
在這裡要轉搭南北線(NSL),其實他們的班次是有調配好,
兩條不同線的列車幾乎是同時抵達,
使用者可以直接跨過月台搭另一條線的列車
不過我為了拍照,就錯過了2班的列車
反正這裡列車的班次很頻密,錯過1、2班不會影響我的時間。
車廂內的環境,可以看到整個車廂都是Legoland的廣告呢!!
搭過幾個不同城市的捷運,裡面都會有許多最新商品的廣告,
但每次回來KL搭捷運的時候,都會覺得怎麼車站的廣告放了幾年都沒換
不然都是營運當局自己的廣告,感覺除了monorail之外
Prasanara都沒有積極為其他路線招廣告,
卻不停地在抱怨說一直虧錢,可是自己卻一直把金雞晾在一旁
路線圖和到站燈號,
真的覺得新加坡的捷運跟香港的設計非常地相似。
搭了幾個站,終於到了蔡厝港Choa Chu Kang
Bukit Panjang LRT就是從這裡開始,
不過LRT跟MRT並不使用同一個月台,而且需要到站外轉乘。
看到Chua Chu Kang這種尖屋頂造型的車站,
看起來跟Kelana Jaya Line的車站很相似
Bukit Panjang LRT(BPLRT)的路線圖,
這是新加坡第一座LRT輕軌系統,於1999年11月6日開始啟用。
路線總長為7.8km,共有14座車站,
主要服務Chua Chu Kang、Bukit Panjang一帶的組屋居民。
新加坡另外兩條LRT系統都位在東北方的Punggol和Sengkang,
因為每條LRT路線都面臨嚴重的虧損,目前新加坡政府已經將各LRT計畫擱置一旁,
其中Punggol LRT的西環線(West Loop)在2003年就建好了,
但因為擔心運量,而在2014年,才開始陸續啟用部分的路線
原本打算興建的Jurong LRT也改成Jurong Region MRT(區域捷運)的模式。
Bukit Panjang的路線是一般捷運路線很少會採用的「6」字形
因為這種奇特的「6」字形路線,所以這輕軌有3種不同的運行路線,
分別為順時針、逆時針及Ten Mile Junction出發的運行方式。
目前在興建中的濱海市區線(Downtown Line)的終點站會設在Bukit Panjang站,
屆時這條輕軌會有兩座轉乘站。
雖然Bukit Panjang LRT被定義為LRT輕軌,
但是以我們所認知的LRT有很大的不同,
這是因為全世界對LRT所屬的功能、運量和定義有所不同,
有些城市會把有軌電車(Tram)視為輕軌,
像KL的Ampang Line、Kelana Jaya Line,
以它的運量、發車頻率等等,似乎都可以把它當成是準MRT了。
Bukit Panjang LRT全線高架化,多以一或兩者的車廂營運,
電車採用類似機場內的捷運系統,並且採用全自動化駕駛。
雖然這條LRT一直被稱為是大白象計畫,
但是我搭乘的時候一直遇到人潮滿滿的情況,
一直到了後面幾站,才有位子可坐,
跟我先前預想空蕩蕩的車廂,有很大的落差。
不過這也可能是他們使用單節車廂有關,若是用雙節車廂的話,
這裡就有許多的空間了,所以在運量方面,
的確是比一般的捷運系統低了不少。
車內有許多大片的玻璃,採光非常好,
在車門上方還有大片的LCD螢幕顯示即將抵達的車站,
看起來很有現代感。
搭了幾個車站後,就隨便選一個站下車,
可以看到與一般MRT車站相比,LRT的月台顯得有些簡便
多採用側式月台,車站內僅有簡單的時鐘和LCD螢幕
月台上等車的人也不太多,也沒有設月台門等設備。
LRT因屬於社區的聯絡軌道系統,考慮到使用的人次不多,
除了車站的規模較小外,站內也沒有設置電動扶梯,
不過電梯還是有的,這也也方便一些提重物、老年和身心障礙人士。
車站的出口也不多,而且他們所使用的票閘機都是較為傳統
所要自信推開旋轉鐵條的那種,
可以看到出口內還有個小型的雜貨店,
車站似乎也採用全自動的模式,似乎沒有看到任何的駐站人員,
票券的購買、加值,都是透過售票機。
來拍拍LRT的軌道,可以看到軌道途徑各組屋大樓,
想要欣賞新加坡的組屋建築和庶民生活,搭乘LRT是個很不錯的方式。
寧靜的組屋區
Bukit Panjang的社區中心
可以看到新加坡各個組屋大樓之間,仍保有一點的間距,
之間還保有不少的綠地,因為這次的新加坡之行,有深入到各個社區
發現當地政府在各個地方都有保留不少的空間,用作未來的發展,
當地保留的空地,甚至比台北市還來得多且廣大,
在此為他們政府的遠見規劃,豎起大拇指。
LRT的班次較少,大概等了10分鐘,才有一輛過來
看見短小的列車駛進來,真的覺得好可愛喔~
這班車的乘客有比較少一點了,
大家有注意到為何車內的車窗都是呈現白色不透明的嗎?
這是因為部分的軌道距離周圍的民宅非常接近,
在列車經過的時候,可以清楚看到居民的生活,
因此他們在軌道上設置一些感應器,在列車經過的感應器的時候,
車窗就會自動變白,保護居民的隱私權,
這是不是個很貼心的做法呢??
可以看到LRT深入這個社區,覺得這種模式也蠻適合在KL的郊區上興建
像是人口集中且花園眾多的Cheras 康樂花園、Tmn Len Sen一帶,
不過現在KL政府也已經規劃要在各個郊區興建13條BRT系統,
其中Sunway BRT系統已經建成,其他的會不會陸續興建,
我們拭目以待吧~好可惜這次回馬,沒有參觀到Sunway BRT呢~
回到Chua Chu Kang站了,
踏出月台,就可以看到人潮洶湧的景況。
在付費區外,連結各個出口的通到,就是個商業街
新加坡幾乎在每個高架車站的下方,都會設置不少的商業街,
在這裡可以看到有便利超商、麵包店、飲料店、小吃攤、藥妝等等,
甚至我還有看到美食中心都設置在那邊的呢。
雖然不是很長的商業街,但少說也聚集呃超過10間以上的店鋪,
一些生活上的需求可以在這條商業街解決,
雖然台北捷運的使用人潮很多,但就是沒辦法建成一條這樣的商店街
除了淡水車站外,也許時因為設置太多的出口,
導致人潮被分散之故吧~
車站外,又是一棟又一棟的組屋,
這些空地時用作未來組屋用地的保留地,
在還沒興建之前,先做為綠地使用。
幾乎每個位在社區的捷運站外,都會有一間商場在旁邊,
Lot 1就是一家位在Chua Chu Kang捷運站旁的商場。
商場內的規模不大,從裡面的租戶來看,
很明顯時一家針對社區居民需求的商場,
一般外地人幾乎不會來這裡逛街
這裡商場的頂樓,多數會設置一個樓頂公園,
除了可以欣賞附近的風景外,而且還會會有些遊樂設備,
幾乎每間商場都會這樣的設備,不懂是不是政府的規定。
在馬來西亞,我很少看到商場會設置樓頂公園。
今天的LRT觀察之旅,就到這裡先結束了~
w
怎麼在郊區的地方,會有幾條用灰色表現的LRT路線,
上網查查看,發現有關的訊息不多,
找到的都說這些LRT使用的人並不多,
是大白象計畫之類的內容,有關真正使用經驗的文章幾乎沒什麼看到
這增加了我對這幾條LRT路線的好奇,於是在趁這次新加坡之行
安排一場LRT之行吧~(感覺我這次去新加坡都是遊走在不同的社區)
這次要參觀的是位在新加坡西北的Bukit Panjang LRT。
坐了好久的捷運,終於抵達Jurong East,
Jurong East是1988年開始啟用的第一批捷運站。
可以從它的外觀喝內部結構,看出是上一代的設計和建築工法,
但是裡面仍維護得非常整潔,而且站體也很寬敞,
轉車也非常方便,不用一直上上下下不同的樓層。
在這座車站,可以看出新加坡的規劃在80年代開始,就已經非常有遠見,
即使過了20多年,依舊能負荷目前的使用量。
KL的LRT才不過18年的光景,可是車站已經顯得有些破舊,
轉車動線也不方便,而且沒有考慮到遠期的規劃,
現在Monorail和Kelana Jaya Line的車廂已經呈現爆滿的狀態。
再過幾年啟用的MRT 1,營運路線長達50多公里,卻只使用4節的車廂,
用來服務屆時人口已達8百萬的巴生谷居民,讓人覺得有點擔憂呢~
在這裡要轉搭南北線(NSL),其實他們的班次是有調配好,
兩條不同線的列車幾乎是同時抵達,
使用者可以直接跨過月台搭另一條線的列車
不過我為了拍照,就錯過了2班的列車
反正這裡列車的班次很頻密,錯過1、2班不會影響我的時間。
車廂內的環境,可以看到整個車廂都是Legoland的廣告呢!!
搭過幾個不同城市的捷運,裡面都會有許多最新商品的廣告,
但每次回來KL搭捷運的時候,都會覺得怎麼車站的廣告放了幾年都沒換
不然都是營運當局自己的廣告,感覺除了monorail之外
Prasanara都沒有積極為其他路線招廣告,
卻不停地在抱怨說一直虧錢,可是自己卻一直把金雞晾在一旁
路線圖和到站燈號,
真的覺得新加坡的捷運跟香港的設計非常地相似。
搭了幾個站,終於到了蔡厝港Choa Chu Kang
Bukit Panjang LRT就是從這裡開始,
不過LRT跟MRT並不使用同一個月台,而且需要到站外轉乘。
看到Chua Chu Kang這種尖屋頂造型的車站,
看起來跟Kelana Jaya Line的車站很相似
Bukit Panjang LRT(BPLRT)的路線圖,
這是新加坡第一座LRT輕軌系統,於1999年11月6日開始啟用。
路線總長為7.8km,共有14座車站,
主要服務Chua Chu Kang、Bukit Panjang一帶的組屋居民。
新加坡另外兩條LRT系統都位在東北方的Punggol和Sengkang,
因為每條LRT路線都面臨嚴重的虧損,目前新加坡政府已經將各LRT計畫擱置一旁,
其中Punggol LRT的西環線(West Loop)在2003年就建好了,
但因為擔心運量,而在2014年,才開始陸續啟用部分的路線
原本打算興建的Jurong LRT也改成Jurong Region MRT(區域捷運)的模式。
Bukit Panjang的路線是一般捷運路線很少會採用的「6」字形
因為這種奇特的「6」字形路線,所以這輕軌有3種不同的運行路線,
分別為順時針、逆時針及Ten Mile Junction出發的運行方式。
目前在興建中的濱海市區線(Downtown Line)的終點站會設在Bukit Panjang站,
屆時這條輕軌會有兩座轉乘站。
雖然Bukit Panjang LRT被定義為LRT輕軌,
但是以我們所認知的LRT有很大的不同,
這是因為全世界對LRT所屬的功能、運量和定義有所不同,
有些城市會把有軌電車(Tram)視為輕軌,
像KL的Ampang Line、Kelana Jaya Line,
以它的運量、發車頻率等等,似乎都可以把它當成是準MRT了。
Bukit Panjang LRT全線高架化,多以一或兩者的車廂營運,
電車採用類似機場內的捷運系統,並且採用全自動化駕駛。
雖然這條LRT一直被稱為是大白象計畫,
但是我搭乘的時候一直遇到人潮滿滿的情況,
一直到了後面幾站,才有位子可坐,
跟我先前預想空蕩蕩的車廂,有很大的落差。
不過這也可能是他們使用單節車廂有關,若是用雙節車廂的話,
這裡就有許多的空間了,所以在運量方面,
的確是比一般的捷運系統低了不少。
車內有許多大片的玻璃,採光非常好,
在車門上方還有大片的LCD螢幕顯示即將抵達的車站,
看起來很有現代感。
搭了幾個車站後,就隨便選一個站下車,
可以看到與一般MRT車站相比,LRT的月台顯得有些簡便
多採用側式月台,車站內僅有簡單的時鐘和LCD螢幕
月台上等車的人也不太多,也沒有設月台門等設備。
LRT因屬於社區的聯絡軌道系統,考慮到使用的人次不多,
除了車站的規模較小外,站內也沒有設置電動扶梯,
不過電梯還是有的,這也也方便一些提重物、老年和身心障礙人士。
車站的出口也不多,而且他們所使用的票閘機都是較為傳統
所要自信推開旋轉鐵條的那種,
可以看到出口內還有個小型的雜貨店,
車站似乎也採用全自動的模式,似乎沒有看到任何的駐站人員,
票券的購買、加值,都是透過售票機。
來拍拍LRT的軌道,可以看到軌道途徑各組屋大樓,
想要欣賞新加坡的組屋建築和庶民生活,搭乘LRT是個很不錯的方式。
寧靜的組屋區
Bukit Panjang的社區中心
可以看到新加坡各個組屋大樓之間,仍保有一點的間距,
之間還保有不少的綠地,因為這次的新加坡之行,有深入到各個社區
發現當地政府在各個地方都有保留不少的空間,用作未來的發展,
當地保留的空地,甚至比台北市還來得多且廣大,
在此為他們政府的遠見規劃,豎起大拇指。
LRT的班次較少,大概等了10分鐘,才有一輛過來
看見短小的列車駛進來,真的覺得好可愛喔~
這班車的乘客有比較少一點了,
大家有注意到為何車內的車窗都是呈現白色不透明的嗎?
這是因為部分的軌道距離周圍的民宅非常接近,
在列車經過的時候,可以清楚看到居民的生活,
因此他們在軌道上設置一些感應器,在列車經過的感應器的時候,
車窗就會自動變白,保護居民的隱私權,
這是不是個很貼心的做法呢??
可以看到LRT深入這個社區,覺得這種模式也蠻適合在KL的郊區上興建
像是人口集中且花園眾多的Cheras 康樂花園、Tmn Len Sen一帶,
不過現在KL政府也已經規劃要在各個郊區興建13條BRT系統,
其中Sunway BRT系統已經建成,其他的會不會陸續興建,
我們拭目以待吧~好可惜這次回馬,沒有參觀到Sunway BRT呢~
回到Chua Chu Kang站了,
踏出月台,就可以看到人潮洶湧的景況。
在付費區外,連結各個出口的通到,就是個商業街
新加坡幾乎在每個高架車站的下方,都會設置不少的商業街,
在這裡可以看到有便利超商、麵包店、飲料店、小吃攤、藥妝等等,
甚至我還有看到美食中心都設置在那邊的呢。
雖然不是很長的商業街,但少說也聚集呃超過10間以上的店鋪,
一些生活上的需求可以在這條商業街解決,
雖然台北捷運的使用人潮很多,但就是沒辦法建成一條這樣的商店街
除了淡水車站外,也許時因為設置太多的出口,
導致人潮被分散之故吧~
車站外,又是一棟又一棟的組屋,
這些空地時用作未來組屋用地的保留地,
在還沒興建之前,先做為綠地使用。
幾乎每個位在社區的捷運站外,都會有一間商場在旁邊,
Lot 1就是一家位在Chua Chu Kang捷運站旁的商場。
商場內的規模不大,從裡面的租戶來看,
很明顯時一家針對社區居民需求的商場,
一般外地人幾乎不會來這裡逛街
這裡商場的頂樓,多數會設置一個樓頂公園,
除了可以欣賞附近的風景外,而且還會會有些遊樂設備,
幾乎每間商場都會這樣的設備,不懂是不是政府的規定。
在馬來西亞,我很少看到商場會設置樓頂公園。
今天的LRT觀察之旅,就到這裡先結束了~
w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