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山行(下):古邁茶廠、環山部落

續上文

晚上我們就入住古邁茶廠老闆所開設的小民宿,
是一座簡單的雙層鐵皮屋,距離梨山大街有一段距離,
而且這裡的海拔更高!!



旁邊就是茶園了,景色看起來很不錯,這是第二天早上拍的照片,
晚上這裡一點光害都沒有,抬頭一望,可以看到超級多的星星,
這是我人生中看過最多星星的一次,還有看到銀河,
不過就算景色在美,在寒風直吹,溫度在0度以下的情況下,
看個五分鐘就會想回屋內取暖了。



民宿裡面採取日式的佈置,
有日式茶几和榻榻米,
不過冬天的榻榻米還是很冰就對了。



這裡還有個小火爐!!



大家馬上點了火爐,坐在一旁取暖,不過炭爐還是不夠冷,
大家的外套還是都沒脫下,
還要喝一些當地的梨山茶和酒來暖身。

DSC00812

當晚還是有一些學生要報告,
在報告前,跟老師討論一些明天的行程。

DSC00813

有看過如此隨意的報告嗎?大家都穿著毛帽,披著圍巾或毛毯,
直接坐在榻榻米上向一些當地人員做我們的研究報告。

DSC00816

晚上的茶廠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外面的星星看個五分鐘就受不了了,
而且太冷,大家也不想打牌或聊天之類的,
大家都想早早回去有電毯的床上休息,
隨便洗個澡後,在早上9點多就睡覺了。
雖然有電毯,但還是不夠溫暖,第二天早上7點多大家都起床了,
大家都表示因為太冷,完全睡不著,
只有我一個人是睡得最好的,而且我的電毯還是壞掉的,
一點都不暖,不過哥可是住過陽明山的,冬天大多只有2-8度之間,
而且大一到大二的冬天都是蓋普通的棉被睡覺,所以比起一般台灣人,
還是稍微不怕冷啦~

茶園上有一些柿子樹,不過樹上的柿子已經開始爛掉了,
沒辦法採來吃。



第二天上海拔更高的烘茶廠吃茶廠阿姨為我們準備的早餐
有清粥、煎蛋、炒高麗菜、涼拌洋蔥絲、醃蘿蔔和炒花生。
在山上,算是非常豐富的一餐了。



烘茶廠,這是一個泰雅族所經營的茶廠



這裡的視野非常的好,可以看到茶園的全貌和附近的群山。



這可是台灣地理課本很常會看到的嘉陽沖積扇,
山上的土石隨著河流被帶到地處,隨著河流速度的減慢
堆積在河谷之上,行程一塊扇形的平原。
沖積扇的土壤通常較為肥沃,而且地勢低平,
適合耕種。



這些電線是運送茶籃的繩索,可惜當天沒有看到運作的情形



接著近距離的看看茶園



梨山茶是品質非常好的高山茶,是烏龍茶的一種,
在市場的價格可是非常地高,一斤是上千元台幣,
之前有到過坪林看包種茶的製作,這次就看烏龍茶,
對台灣的製茶工業有更深的認識。



細看這些茶葉



這裡因為濕度高,而且日溫差大,在石縫中可以發現不少的石蓮花,
非常漂亮,好像長在石頭上的綠色玫瑰。



仔細看看腳下的石縫,處處都有驚喜





也有一些事種在盆栽上





還有很多很漂亮的蘚苔植物,
茶廠主人就說春夏會開很多蒲公英和魯冰花,會非常漂亮。



不過現在也有一些紅楓可看,



茶樹的茶花跟一般觀賞用的茶花長得不太一樣,
小小朵的。



難得見到這漂亮的景致,再多拍幾張。




地理老師一定很喜歡這張圖,可以向學生介紹山脈的稜線、河谷、沖積扇還有山坡地形,
順便介紹一些高山的農產業發展。



參股了一個多小時,要離開茶園和這片美景了。



茶廠的主人還有曬一些菇類,像是黑木耳



各式的菇類曬在一起,微風吹過,可以聞到陣陣的清香味。



不知名的花朵



2014/12/20 梨山行

接著,我們就來到最後一站-環山部落,
在上面有看到這個原住民部落的鳥瞰圖,現在可以親身過來前往了
在部落的入口處,有泰雅族建築的模型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裡的路牌設計也有融入當地的特色。

P1270023

台灣政府對於原住民有很多的關注,提供很多的經濟援助,
所以原住民的部落並非我們想像中的落後,
雖然是被群山圍繞,但處處還是可見現代化的設備。



出入部落的唯一道路



部落內的景致,當天是星期日,原住民大部分都是基督徒,
所以大家都去教堂做禮拜了,街上的人潮不多,
不過可以聽到教堂內傳來的聖歌,感覺非常平和。



因為梨山是屬於較早開發的深山地區,
所以這裡的原住民也較早被現代化,
加上梨山早期出入平原的交通很方便,改變了他們原本的生活,
政府也鼓勵他們種植高經濟的作物,像是果樹、茶樹等,
使得村民開始富裕起來,紛紛改建自己的家,
所以部落內的建築很少看到原住民文化的遺跡了。



不知名的植物,長滿紅紅的果實。



環山部落平時還是會有一些遊客進來,所以裡面有一些店家,
加上早期有許多的退役軍人湧入梨山,
不少單身的軍人都會娶原住民女人為妻子。
加速當地原住民的漢化進程,村落內所見的景致,
其實跟一般漢人村莊是差不多的





我們來到一個村民的家中,這裡平時村民開會的場所,
當時的雪梨的產季,我們可以看到一箱箱還沒運出去的雪梨堆放在這裡。



這兩天每拜訪一處地方,都會被招待一盤新鮮的雪梨,
這些雪梨在山下,一顆的價格可是要價100多元。
非常的清甜和爽口,不過在天氣冷的情況下,我們一天內也拜訪不少的人家,
村民招待我們的食物,我們也不好意思拒絕,
一天下來,每人平均吃了2顆以上的雪梨。
下禮拜上課的時候,教授還問大家回家後,有沒有瀉肚子,
結果大家都舉手,所以證明了天寒的時候,千萬不要吃太多寒性的食物。



這家的主人還保有以前原住民房舍的模樣,
外面掛滿了獸皮、高粱和玉米。





我們來這裡的另一個目的,也是要做另一場次的報告和訪談。
目前台灣的社會和許多NGO團體都指責山上過度開發,
我們就在這裡聽聽原住民和山水農民的意見。

IMG_4916

結束了報告後,我們繼續在村莊內逛逛,
在這裡四處都可以看到許多的山,這是個被群山環繞的村莊,
難怪叫環山部落。





一路上有不少友善的狗狗跟隨我們的步伐,其中這隻狗狗的好奇心最大,
一路跟隨我們到果園深處,陪我們走完整個行程。



台灣很少見的銀杏,冬天葉子都變黃了,非常漂亮!!



深入果園,農場的人都在樹上架上鐵絲網,
主要是為了讓果樹長得太高,方便摘採。








雪梨是個珍貴的果實,需要高溫差才會變得甜,
但又太怕陽光的曝曬,所以需要為它們包上反光袋子來做保護。



路上還有看到一些些的柿子



正在裝箱的雪梨



狗狗跟隨我們到這裡

P1270047

這裡還有兩隻小黑狗在玩

P1270043

在這裡稍作歇息

DSC03962

路邊的野花

P1270044

非常漂亮的環山部落,彷彿深處世外桃源,
從我們進來到現在,教堂內傳出的聖歌從未停止,非常祥和。





小黃花~



教授和村民繼續討論剛剛未講完的話題

DSC03960

結束行程前,大家一一跟招待我們的泰雅族阿嬤一起合照

DSC03958

臨回去台北前,招待我們的村民在家門口目送我們離開

IMG_4923

回程又是一陣顛簸,大概過了接近3個,才開始回到平地
車上不少的人已經把午餐吐得七七八八了,
所以來到這裡,又要買一些食物補充一下體力,
回去台北還需要3個小時呢~



過了泰雅大橋,真的完完全全離開山區的範圍了,
覺得這個地方不太可能有機會再來,
不過經歷的一切,很難忘記。



張貼留言

2 留言

  1. 十六 您好
    看到您詳細記錄到訪古邁茶園及環山部落的歷程,很是開心與感動!請問可以分享您這篇網誌給更多茶友們了解山上的情景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