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台灣好行B線-古寧頭戰場線,遊覽金城民防坑道、和平紀念公園、北山洋樓、古寧頭戰史館、雙鯉濕地自然中心、慈湖三角堡

金門台灣好行B線-古寧頭戰場線主要係以圍繞古寧頭戰役(1949年10月24日-27日)的戰史景點出發的路線。古寧頭戰役可說是第二次國共內戰一場重要的戰役之一,是國軍在退敗過程中少數戰勝共軍的戰役之一,致使國民黨保住了金門作為第一線的反共基地,也使台灣海峽的局勢大致為此至今。




路線簡介

此路線的景點多為軍事戰役景點,包含金城民防坑道、古寧頭戰史館、北山洋樓、三角堡等。這些景點主要都分布在金門島的西北角一帶,在遊覽的過程中可以很明顯感受兩岸對峙的情形,但很可惜在台灣好行換成42人大巴後,因當地道路寬度的限制關係,取消前往北山播音牆、雙眼井等景點。




行駛路線,橘色為由下車導覽之地點,紅色為可上下車之站點



每日班次只有一班,因此最好可以提前在金城車站取票及劃位,避免錯過班次。遊覽車上也備有導遊在各景點解說,此路線比較特別的是第一站會前往金城民防坑道,在坑道內步行1.2公里前往出口再搭車繼續到別的景點,但不便步行長達1公里的坑道或有幽閉恐懼症的人士,也可隨遊覽車到金門民防坑道出口,繼續接下來的行程。


行經景點

金城車站/金城民防坑道

早上完成台灣好行A線的行程,在金城車站的對面吃了榕榕園一流的牛肉麵後,又回到車站的候車室等待台灣好行的B線行程。



金城車站這裡有兩隻水獺的裝置,非常可愛,喜歡水獺的人,對著它都可以拍很久的照片了




B線的第一個行程,就是位在金城車站底下的金城民防坑道。因此在行程前,可以先到車站2樓的民防坑道大廳這裡休息,吹個冷氣。


剛進入大廳,有看到一堆可愛的水獺裝置了。以前大家提到金門,就是想到風獅爺,來自金門的土產、宣傳廣告等,都是畫上Q版的風獅爺,直達最近水獺爆紅後,就開始改成可愛的水獺了。我這幾天在金門看到的觀光海報、景點的告示、美化等,看到水獺的機率遠高於風獅爺。




在開始參觀金城民防坑道前,會有景區的導覽員先開始說明金門建設坑道的歷史以及分佈。位於抵禦對岸的進攻,金門建設了不少的坑道。每個村村莊都分布著不少的坑道,金城民防坑道也是其中最長的坑道,建設於1972年,長達2,122公尺,這條貫穿金城市區的地下坑道,連結了縣政府、金融機構及學校等重要機構,就像一座地下長城。參與這場導覽梯次的人看似非常多,但今天參與台灣好行行程的人就只有我一個人,就好像我包下一場VVIP行程,感覺非常特別。


聽了約莫10分鐘的解說後,開始要進入坑道了,目前坑道有開放1.2公里讓民眾體驗,全程走完大約35分鐘,有導覽人員帶著行走,全程以單行道前進,不可往訪,因此不便行走或有嚴重幽閉恐懼症的人,可能就不建議來這裡了。


坑道內很長,其中還有兩段無燈的體驗,而且無燈的區段還蠻長的,感覺有點刺激。




為了避免長距離的行走,會讓參觀者覺得無聊,坑道每個區段都有不同的主題,除了無燈區外,有些區段經過會會砲彈聲和閃光模擬砲擊過程,有些也會放軍樂、精神組曲等。裡面還有保留很多原本的設備,讓人瞭解坑道內的構造。


模擬當年儲存彈藥的場所,走到位在金門高中的出口後,台灣好行的遊覽車就在那邊等待外面了。在出口處的服務中心也有飲水機、廁所和休息區,z


和平紀念公園

和平紀念公園接下來就是前往今天行程的重點區域-古寧頭,這裡也是金門本島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區域之一。


和平紀念公園前程林厝砲陣地,是古寧頭戰役的主要戰場,園區內保留了過去的碉堡和堡壘在土丘內


和平鐘採用了砲戰所遺留的砲彈設備鑄成,上面寫滿各語言“和平”的單字,祈求世界和平。


被帶往胡璉將軍紀念館


胡璉將軍是參與古寧頭戰役的將士之一,也對後來金門的各項建設有極大的貢獻,金門的公路、軍用、民事設施許多都是在胡璉將軍的帶領下興建。在這次金門行,最常聽到的就是胡璉、俞大維和鄧麗君這三人的名字及跟他們有關的景點。


這裡也有用以前的堡壘改建為石蚵產業展示館,石蚵為金門的主要土產,其養殖方式及風味與台灣本土的蚵仔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金門每日都有明顯的漲退潮,當地的蚵農就在灘地上加上許多由花崗岩製成的養蚵條,讓蚵苗在上面附著生長。也因為漲退潮的關係,讓這些蚵仔每日有一半的時間沒有泡在海水內,無法進食,養殖的時間也較長,故這裡的石蚵相較於台灣的蚵仔,提醒小非常多,但吃起來蚵味味卻非常濃厚,口感也是偏硬的,來金門真的可以嚐嚐,台灣本土吃不到。


以前出入蚵場,還需要經過有阿兵哥管制的蚵管哨,讓軍方能知道每日出入的人物資料。畢竟在戰備時期,最怕有人透過這種機會向敵軍透露敵情,因此軍方都會施行嚴厲的戒嚴令,人民自由活動的時間也大大地減少。


除了養蚵資料外,也會展示也是戰務的資料。


北山洋樓

北山洋樓北山聚落是古寧頭戰役遭受砲火狙擊最猛烈的區域之一,其中北山古洋樓因為地勢高又位處路口要衝,曾經被共軍短暫地佔據味指揮所。


經過激烈的砲火及槍彈的襲擊,目前只留下殘垣斷壁,不過這棟建築現在也被改作民俗,有些遊客也會入住這裡一晚,當作試膽體驗。


牆面上都佈滿彈孔,接近萬人在這場戰役中死亡。


北山聚落其他的建築都已修復,是個很漂亮的閩南聚落


古寧頭戰史館

為紀念這場戰役,古寧頭戰史館在1984年於當時的戰地上興建,因為本身仍具有一些軍事用途,位置較偏一些,進入參觀前會經過一條不短的木麻黃步道。


沿路有展示一些軍事設備


紀念館門前為一位戴方帽、穿草鞋的國軍勇士塑像


當時參展的金門之熊戰車


戰史館的內部,一進來就看到中華民國的國徽、蔣中正指揮作戰的油畫,以及戰爭發生經過的地圖。


因為古寧頭戰役的發生及結束來得非常突然,整個戰爭只經歷3天,國共雙方就有6萬人參戰,戰死的人數非常多,留下的資料並不多。因此國軍就邀請畫家為戰史館繪製12副大型油畫作,呈現兩軍激烈對戰的情景,並展示一些當時參展的器具,紀錄這場重大戰役的痕跡。




雙鯉濕地自然公園

金門位此候鳥遷徙的路線,因為開發程度較本島低,也是歐亞水獺在台灣唯一的棲息地,自然生態可說是非常豐富,近期也積極發展賞鳥觀光。在雙鯉濕地自然中心有金門自然生態的相關介紹,位在湖面下的地下室也可觀察湖底生態,可惜我前往的當下,是金門的旱季,湖底都已經乾枯,但看看跟別人不一樣的風景也是蠻不錯的。



慈湖三角堡

行程的最後一站是到慈湖及三角堡,三角堡位在慈堤旁,因整個堡壘呈三角形而得名。碉堡四周挖掘了壕溝作為防護,外牆漆上迷彩也讓這裡成為打卡熱點之一。


三角堡內的走廊非常狹窄,尤其是射擊口的區域,天花板非常地矮,在這裡走動都要彎下腰。


三角堡的頂樓經營一家咖啡館,在傍晚時分有不少人前來這裡嘆咖啡兼欣賞夕陽日落的美景。




慈湖是金門著名欣賞日落的景點之一,在這裡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廈門市區的高樓,搭配為防止敵軍船艦登陸而豎立起的軌條砦,無時無刻地提醒大家這裡仍是兩岸對峙的第一前線。


往南部看,還可以看到尚在興建中的金門大橋


三角堡兩旁排排站多達十輛的坦克車,炮口都一致對著對岸的廈門。在冷戰結束後,大家都認為戰史距離現代人類是是越趨越遠,可能只有在中東、非洲一些宗教及民族較為複雜的地方可能會發生戰事。直到今年的俄烏戰爭爆發後,才讓人瞭解,原來戰爭並未遠離,和平進展並不是必然的。在台海兩岸仍在對峙的情況下,所謂的和平可能就如玻璃般脆弱,可能因一角的破損,就讓之前先輩為和平所付出的努力,就此破碎。



慈湖是金門最大的人工湖及水利工程,在1969年以前,慈堤尚未興建,因此此區為內凹的內海。因每日的漲退潮之落差高達5公尺以上,給予防務及民生考量,在此區興建堤壩,除了阻擋每日潮水的湧入,也新增百餘公頃的農地,形成的湖泊亦可作為魚蝦養殖之地。


最後遊覽車在17:20回到金城車站,這兩天參與金門台灣好行4條不同的路線而言,B線毫無疑問是讓我感覺最為沈重的。其他的路線雖然都有參觀一些軍事設備,但都沒有上過真正的戰場,都是用作對峙時期的準備,然而古寧頭這裡卻是真實真正地發生過戰役,並造成不少人的死傷。只能說和平的到來,仍是需要許多前人的鮮血所換取的。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