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行-建功嶼,體驗摩西過海,感受金門的軍事風情外,也欣賞金門絕美夕陽。



位於金城鎮浯江溪口的建功嶼,這座面積只有500平方公尺的小島,因為擁有摩西分海地奇景,在漲潮時是一座孤島,退潮時出現隱藏的陸路,成為近年金門最熱門的景點之一。登上建功嶼的唯一方法就是步行過海,潮汐的緣故,因此每日適合登島的時間都不一樣,建議在登島前,可至金門觀光局的網站先查詢適合登島的時間》》點我《《

很幸運地,在我來訪金門的期間,適合登島的時間是下午4點至6點間,是個太陽不太曬,又有絕美夕陽可看的時機,在抵達延平郡王祠旁的海岸,就可以看到金門本島與建功嶼之間因為退潮,出現了一條陸橋,上面也已經有不少遊客早已開始上路了。


在夕陽餘暉的照耀下,這裡的風景真的太漂亮了,讓我在路上一直不停的拍照。提醒要來建功嶼,要穿上一雙不怕濕也不怕髒的鞋,雖然石板路因為退潮已完全露出,但是路面上還有一些泥水,所以路上是蠻溼滑的,那些泥水都會隨著步伐噴濺到鞋子跟褲子上,石板上也長了許多的蚵仔,所以走路要非常小心,千萬不要讓自己跌倒,因為跌倒一定會被路面上的蚵仔殼給割傷。


石板路的兩旁,就是養殖石蚵的蚵田,石蚵也是金門的名產之一,因為產量不多,所以只有在金門才能吃到


在海中央,有個知名的裝置藝術-牡蠣人,這4尊高達3公尺的巨大裝置,是在2013年8約豎立出自芬蘭建築師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之手,是馬可在金門遊玩時,看到金門的海岸在退潮時,總會看到泥灘地上有許多人在挖石蚵,因而製作這擁有濃烈在地養蚵文化意象的裝置。



雖然這石板路的長度並不長,因為四周風景太漂亮,加上路況的關係,走了接近20分鐘才成功抵達建功嶼。


終於踏上建功嶼的陸地了!!


建功嶼又名董嶼、珠嶼、鰲嶼,是金門本島與烈嶼之間海面的衛哨,這座孤島因堅守在金烈水道上如砥柱中流,「建功砥柱」因此得名。早期時個軍事重地,目前島上的建築都是之前的軍事碉堡。


這裡也被稱為W038據點,目前還立有石碑。


從建功嶼看摩西分海的景象


這裡所有建築的外牆都漆上迷彩色彩,述說以前軍事基地之背景,因建功嶼扼守浯江溪的出海口,也位處金烈水道的中央,在清末民初,當地居民會將痳瘋病患移入島內,任其自生自滅,所以被稱為「痳瘋島」、「汰孤礁」。

在冷戰兩岸對峙期間,這裡重要的地理位置,在1949年也被軍方選為建設基地,利用其地勢構築軍用工事及碉堡,而成為堅固嚴密之海島要塞堡壘,控制大小金門間的金烈水道。在兩岸關係和緩及1997年金門防衛指揮部為因應地區「精實案」,撤守駐軍建功嶼也卸下起軍事任務,在2002念開始轉為向民眾開放,讓遊客可以在此體驗戰地風情。




目前建功嶼仍存有五個碉堡,另外還有瞭望哨、廚房、電台室、政戰室、營舍等,在這裡可以清楚地眺望金門本島及烈嶼,還有一咪咪的廈門海岸線。


因為今天登島的時機非常好,所以遊客真的很多,若登島時間若在凌晨或中午,上來的遊客數量應該會少很多。


島上各建築之間的連通,都是依靠這些建在地面下的壕溝,以避免被敵軍監視,也有逃避砲火之作用。


以前軍官的寢室,其實裡面的環境非常擁擠且窄小,除了門之外,也沒有其他對外窗,可以想像夏天這裡一定非常悶熱,很難想像以前軍人怎樣在這樣的情況下睡覺。


機槍射口


在與中共緊張對峙期間,因為彈藥資源不足,同時也要包圍附近居民及漁民蚵農的安危,砲彈不能濫用,因此在各射口都可以看到「看不到不打、瞄不到不打、打不到不打」的警語。


射口因為有監視附近海域及陸地的需要,通常都是視野絕佳之處,這裡可以一望無際地欣賞夕陽美景與灘地。


站在瞭望台,可以看到金門與小金門,周圍也因為退潮之故,露出大片的灘地。


各個堡壘內都設有射口,這應該是大砲所使用的射口,因此規模較大


對面的島嶼就是小金門了


據點的一角


在F堡的入口處,有寫著「慷慷慨慨犧牲  ,轟轟烈烈戰鬥」,上聯則是「固若金湯」。




在這裡晃了快一小時,要趕在漲潮之前回來,來登島可要記得潮汐時間,之前在新聞看過有遊客困在島上的新聞,不過今天的遊客很多,跟著遊客的步伐,也很難會不注意要離島的時間。


又經過這標誌性的牡蠣人


鱟是金門潮間帶的代表性生物之一,聽說在金門遭到大肆開發前,走在金門的海灘都可以看到鱟的身影,不過隨著海岸的開發、以及早期物質不足大量捕撈之故,現在在金門也很少看到鱟的身影了,僅能依靠這些裝置來想像鱟群經過這片海岸的身影。




在這裡的海岸上,也可看到防止敵船登陸的軌條砦,不過這片海岸是面向小金門而非廈門,中共船隻登陸的機率小,因此軌條砦地規模不若面向廈門的海岸來的大。


金門的夕陽真的很漂亮,每次看到都會讓人感到讚嘆。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