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湖 Taiping Lake, 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湖濱公園,百年雨樹深入湖中,行走綠色廊道,感受當地的逸靜。

5


向任一馬來西亞詢問起境內最有名的湖泊,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起—太平湖 Taiping Lake。這座位於馬來半島霹靂州北部太平市Taiping的一系列湖泊,原先是因為蘊藏豐富的錫礦,在18世紀起就有許多來自中國南部的勞工前來挖礦。在19世紀末,當地的礦產被挖盡後,遺留許多的錫礦湖在當地,於是在1888年,被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開闢為馬來西亞第一個,也是現存最古老的湖濱公園,由10個大小不一的湖泊組成,佔地共62公頃。

能夠讓太平湖聞名全馬各地,除了湖本身的天然美景外,環湖步道上所種植的數百棵雨樹更是重點之一。


太平湖 Taiping Lake 歷史



在1879年,有38棵雨樹遠離故鄉,從地球另一端的南美洲飄洋過海,最終在太平這裡落地深耕,這些雨樹在這裡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壯碩而優雅的樹枝融入這裡的美景,與土生的蕉風椰林結為手足,一同共譜太平湖的美麗景色。


單看「太平」這個地名,可能很難想像,這座寧靜小鎮的歷史其實曾經歷一段動盪歲月。太平原名為「拉律 Larut」,在1848年,當地領袖隆查法(Long Jafar)在尋找走失的大象時,意外發現牠身上沾滿了錫礦粉,進而揭開這裡豐富礦產的序幕。隨著錫礦開採逐漸興盛,吸引許多中國南方的勞工來此工作。

根據紀錄,1850年前這裡僅有三名華人,但到了1872年,華人人口已迅速增長至四萬人以上,並成為當地的重要族群之一。當時的華人主要分為兩個礦工組織,分別以客家人為主的「海山派」與廣東人為主的「義興派」,兩派在開採權與水源使用上意見不一,加上當地統治權變動,曾引發一連串的紛爭與對立。

這些衝突不僅干擾了地方經濟,也讓當地領袖開始尋求外部調解,最終促使英國進一步介入霹靂的行政管理。這段歷史也間接影響了馬來半島的經濟重心南移,為日後新加坡的發展奠定契機。

爾後,隨著各方和解,為了展現對和平的期望,「拉律」也正式改名為「太平」,象徵對安穩生活的嚮往,造就了如今這座城市悠然寧靜的氛圍。


太平湖 Taiping Lake 環湖步道與雨樹

在太平湖這裡,也有一條長達6.4公里的環湖步道,抵達太平這一天剛好是假日,人潮不少。雖然是下午1點,不過當天是陰天,大片的雲朵遮蔽陽光,加上大量的雨樹和湖面降溫,讓這裡的氣溫顯得特別舒適,而且很讓人意外的是,這裡幾乎沒什麼小黑蚊,我這種天生很會引蚊子的體質,當天竟然可以全身而退,完全沒被叮。


太平這裡是馬來西亞的雨城,降雨量居於全國前列,高溫潮濕的天氣,很適合雨樹的生長。

不知是否受水汽的影響,這裡的雨樹幾乎都是往湖面生長,雨樹的樹枝猶如張開了臂膀,形成了天然的綠色拱形屏障,成為了人們在烈日下的綠蔭通道。


目前這裡仍有好幾棵雨樹的年齡超過百年,許多的數為了向湖面繼續生長,或是遭到太平多雨天氣的摧殘,許多老樹幾乎橫擱在步道上,當地政府為了保護行人和樹木的安全,在一些嚴重傾倒的雨樹上設置了鐵甲,藉以穩固樹身,也讓民眾能安全在雨樹下行走。






太平湖 Taiping Lake 景色與活動

看到那些垂映在湖面上的雨樹,在微風徐徐掠過,時而沾滴湖里的水分,真的倍感詩意。


太平湖這裡也被當地市政府開闢為重要的景點,規劃了一些列的休閒活動,遊客也可以選擇天鵝船的形式,在湖中央欣賞當地的美麗景色。


沿著湖畔,也有許多人進行野餐或拍照打卡




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遠眺不遠高達1378公尺太平山(Maxwell Hill、Bukit Larut),這裡也是當地的避暑勝地,不過沒有經過大規模的開發,要上山並不容易,但也保留了相當原始的自然景觀,想到山上遊玩或過夜的,可以先想向當地管理局聯絡及訂行程。


這裡也有許多的椅子和涼亭供坐下好好欣賞這美麗的景色


看到兩個當地的老人在這裡話家常,我想這就是許多人嚮往的退休生活吧~


其實太平湖的範圍很大,這裡有許多的小橋和亭子連接各大大小小的湖泊,我因為時間限制,沒有好好地走遍整個公園。不過這裡的美景,是值得讓人坐在一角落好好地欣賞回味,而不是趕著要蒐集整個湖區的各景。




不過因為要趕路回吉隆坡的關係,只是在這裡簡單地逗留一小時,但在離開前,還是忍不住開車快速地環湖走一圈,欣賞這裡的美景。

太平湖的規模很大,除了環湖步道與一些小亭子外,另外太平動物園(Taiping Zoo)也在旁邊,在市區內也有許多的古蹟和美食,有機會來馬來西亞,不妨安排一天到太平這裡走走。


檳城、北馬地區美食與景點

馬六甲地區美食與景點


張貼留言

0 留言